近日,A股多家教育信息化個股迎來暴漲,以物聯網服務提供商國脈科技為例,10月以來公司已經錄得8個漲停板,股價暴漲95.63%%,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政策利好拉動股價短期攀升的例子并不少見,這一輪的快速上漲,是曇花一現,還是看到了曙光?
8連板“瘋牛”
10月以來,教育板塊明顯回暖,板塊指數累計漲幅達到16.86%,教育信息化個股一度暴漲,受到市場熱捧。10月10日—10月21日,佳發教育股價累計漲幅達60.4%,主營智慧教育裝備和教育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國新文化股價累計上漲61.22%,8月剛上市的智微智能股價也迎來了24.48%的漲幅。
在本輪教育股行情中表現尤為突出的,當屬競業達和國脈科技。競業達主營高校智慧課堂和數字職教解決方案等,國脈科技則主要從事物聯網服務提供和全日制高等專業教育及非學歷教育。自9月28日以來,競業達9個交易日內斬獲7個漲停板,國脈科技更是連續實現8個漲停板,兩家公司股價分別暴漲110.23%、95.63%,成為近段時間資本市場上絕對的明星股。
而細究此輪教育股持續走強,甚至出現“8連板牛股”的原因,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是一個重要因素。9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對高校、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等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貸款,實施階段性鼓勵政策,中央財政貼息2.5個百分點,期限2年,貸款項目總投資原則上不低于2000萬元,申請貼息截至今年12月31日。同時,引導銀行加大對教育、文化、旅游等行業信貸支持,以擴大社會服務領域消費和投資。
9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設立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額度為2000億元以上。具體支持領域包括教育、衛生健康等10個領域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綜合各銀行和媒體透露的信息,9月30日—10月7日,面向各院校的貸款投放已經超過14筆,金額達40億元。
在政策的組合拳下,教育信息化板塊很快迎來回彈。職業教育,尤其是與大健康、信創概念沾邊的教育企業,也受到資本市場的看好。例如國脈科技全資舉辦的福州理工學院目前建設有物聯網產業專業群、云計算與大數據產業專業群和大健康產業專業群,這和政策鼓勵的方向基本符合,因此迎來股價暴漲也在意料之中。
對于此輪教育股回暖,開源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貼息后企業實際貸款利率不高于0.7%,這給教育行業帶來有力支撐,行業景氣度有望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天風證券認為,本次專項貸款投放,將直接帶動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增長,特別是以高教、職教、實訓基地為主的信息化訂單增長,催生高職院校進行設備更新與改造的意愿和節奏,對產業形成正向催化。中信證券指出,布局高職教領域的國內教育信息化龍頭公司業績有望得到催化。
根據教育部數據,截至2022年5月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13所,即使按照每所學校2000萬元保守估計,教育信息化的市場空間也超過600億元。華西證券在研報中稱,教育信息化2.0時代已經到來,市場處于賽道搶占期。龍頭公司可以整合資源且具有先發優勢,教育信息化賽道的“引線”已經點燃。
政策利好之外,也有分析認為,該輪教育股的強勢,超跌反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受行業監管政策影響,近一年教育股遭遇了資本市場的冷待,如今觸底回彈也是正,F象。
表面來看,無論是政策利好,還是市場走勢,教育行業似乎都迎來了風口,有望再次“騰飛”。但客觀因素拉動股價短期上漲的例子并不少見,教育概念股能否兌現這份期待?
資本的泡沫
教育板塊的回彈,不僅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
10月17日,9個交易日內錄得7個漲停板后,深交所向競業達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涉嫌內幕交易的情形、公司管理層是否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公司基本面是否發生重大變化等敏感問題。
對此,競業達均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公司稱目前控股股東及實控人持有的公司股份處于限售鎖定狀態,并未違反公平披露原則,也沒有涉及內幕交易。
10月21日,公司再度漲停,已經接近上市以來的最高股價。同一時間,公司股票換手率為37.91%,動態市盈率為107.15倍。公司業務基本盤未變的情況下,如此高股價、高換手率、高動態市盈率,風險巨大。
同樣被市場炒作股價翻番的,還有國脈科技。這家默默無聞的公司,近兩年未曾得到一家券商研報關注,卻突然在國慶長假后連續8個交易日漲停。政策紅利影響外,更離不開資本的炒作。
10月以來,國脈科技三登龍虎榜,一線游資頻繁現身,10月11日公布的3日龍虎榜數據顯示,該股買方前五位中有四個席位都是知名游資的常用席位。10月19日知名游資“作手新一”席位—國泰君安南京太平南路營業部作為買入榜第一名,買入金額7604.96萬元。知名游資“趙老哥”的席位中國銀河紹興營業部則買入2400.97萬元,賣出2201.19萬元。
投機博弈的風險正在發酵,換手率也驟然提升。19日-20日該股換手率分別為25.06%、23.32%,而10月10日-10月18日的區間換手率才8.47%。在游資炒作、換手率驟增的時候,國脈科技的股價也出現了震蕩,10月21日公司股價盤中跌停。
除了競業達和國脈科技,還有多家個股的股價被炒作上漲。截至10月21日,國新文化報告的動態市盈率高達200.75倍,中國高科的動態市盈率更是達到316.94倍。如此大幅的波動背后,股價很大程度上不再是基本面支撐,而是情緒作用。
事實上,受政策紅利推動股價快速上漲的教育企業并不少見。今年2月底托育和早教成為兩會熱議的話題,加之三孩政策的助推,主營兒童早期素質教育的美吉姆月內漲幅累計達107.42%,在14個交易日內拿下10個漲停板。但此后便一路下跌,受到上半年業績同比盈轉虧的影響,公司股價幾乎回落至年初水平。
可見,沒有業務基本盤支撐,即便股價大漲,也是資本炒作出的泡沫,無法轉化成公司的核心優勢。
那么,這一輪教育信息化公司有足夠扎實的基本盤嗎?
難言穩健的業績基本盤
不管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如何亮眼,單從上半年的業績看,許多教育信息化概念公司或許很難承擔起市場的期待。
競業達上半年實現營收1.8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45.95%。而拖累業績的正是教育信息化業務,上半年智慧教學與校園業務同比下降69.56%至808.1萬元,智慧招考業務收入8046.3萬元,與去年同比相比幾近腰斬。
國脈科技上半年營收1.98億元,同比下滑8.61%,歸母凈利潤為3354.84萬元,同比下滑11.04%。盡管教育板塊收入同比上升了4.85%,但物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收入同比下降20%至9516.22萬元。
同樣迎來股價上漲的凱文教育,10月以來累計漲幅為10.6%。但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凱文教育營收5976.64萬元,同比大幅減少69.76%,同時虧損還在持續,期內歸母凈虧損為5428.78萬元,同比擴大56.56%?频陆逃瑯尤绱,雖然10月以來股價累計上漲20%,但上半年營收利潤雙雙下降,業績幾乎腰斬。
但也并不是每家教育信息化公司的業績都刺眼,佳發教育、傳智教育、智微智能等企業,上半年業績均出現了同比上升。這說明,教育信息化市場的機會確實存在,像標準化考場建設是政策要求,此輪高職院校和實訓基地的設備更新再造也是剛需,訂單量均有一定的保證。但前提是技術和產品保證。
政策的利好是切實存在的,但短期的股價暴漲,很難避免情緒的作用,資本炒作不會是常態,但經過大浪淘沙,最終能長線受益的前提,還是要落腳到業務和業績上。